女,30岁,有车有房,城市户口,想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为什么这么难?
文章分类:相亲活动 发布时间:2025-05-28 阅读: 785
看到一个女孩在网上发帖聊自己的择偶困惑。
她的个人条件挺优秀。
30岁,身高172,体重110-120,长相中等。
有一辆奥迪,城市三环内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,有户口,国企工作,月收入过万。
她的择偶要求也不算高。
“没房子没户口的真的不想考虑,长相要看得顺眼,找个和我条件相当的不过分吧。”
但奇怪的是,“至今被人介绍了无数对象,成功发展下去的的至今没有,是我要求太高了吗?”
这个案例看似是一个女青年的个案,其实在大城市里,优秀的女性很难找到合适的另一半,并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首先,这个女生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,她想要和合适的人组成家庭。
其次,按她的标准,却一直没有找到。
问题不一定出在缘分上。
我当然可以灌灌鸡汤,你是最优秀的,千万不要随便降低标准,只要你愿意耐心等,对的人就在前方。
但是这样的说法除了可能继续把优秀女孩愉快地耽误到40岁,并没有实操性和普适性。
其实这个问题的症结是:
她注重了价值交换的等量关系,却忽略了价值交换的双赢核心。
婚姻虽然有一层爱情的浪漫包浆,但它的本质,是契约。
既然是契约,就要发生价值交换,还要双方都觉得心里平衡才能长久。
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写过:
如果一个人本身就能自给自足,十全十美,还结婚干什么呢?
结婚,必然是在生育价值、情绪价值、生存价值、社会价值中互通有无,各取所需。
姑娘有车有房有户口,也要男方能拿出同样的物质和条件。
要求并不高,但是错位了。
打个比方,你有个番茄,再找个有鸡蛋的,番茄炒蛋美滋滋。
你有个番茄,偏要找个也有番茄的,番茄炒番茄,有啥吃头?
一个30岁上下,有房有车有北京户口条件尚可的男士,你要问他的择偶标准,他本能想到的,一定是最好年轻漂亮,然后是性格、学历、赚钱能力、家庭出身。
毕竟对大多数普通男人来说,奋斗的终极意义在于更好地延续基因。
多一套房子,多一辆车,和重叠的户口红利,对生活幸福感和自我价值的提升,对普通境界的男人来说,还不如换个20多岁的漂亮老婆来得悦目舒心。(能换一套四合院的另当别论)
那些背景一般,没房没车的美女,也不太会优先选择一个贫穷的美男子,而是更愿意通过上迁婚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对方能提供的资源,恰好是自己稀缺的,这种合作,才容易一拍即合。
现在很多女孩走入了一个婚恋误区而不自觉。
女人心中的门当户对,就等于对方各方面都要比自己强一点。
我身高172,男方至少也要180,否则我怎么穿高跟鞋?
我有车有房,男方如果没有车房,那不是小白脸吃软饭的?
我有城市户口,如果男方没有,可不占了我便宜?
这个思维可以改改了。
社会评价标准的多元化,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去做自己擅长的事,让所有的价值都有被看到的可能。
我所说的价值互补,绝不是让优秀的女孩都破罐破摔,去找凤凰男或者低学历的。
比如那上海和泰国的杀妻案里,她们找的老公都是初中学历或劳改释放的,这不叫价值互补,这叫脑子坏掉了。
互补,意味着整体相似,各有所长,组合起来利益最大化。
那么多优秀的外地男青年,虽然没有北京户口,但能考到北京扎根的,很多从小家境教育也不错,并不会有三观上的鸿沟。
女方自己在国企工作,找个大厂高收入的或者有闯劲的创业青年,一个提供稳定后盾,一个追求更大的利润,家庭风险对冲一下,没准比夫妻俩都拿死工资过得更好。
对方暂时没买房,不意味着一辈子买不起,找个有上进心有才华的弟弟,等他30多岁的时候,再买的房,还是夫妻共同财产,不比熟男的婚前财产更有踏实?
图片
而自身优秀的女人在择偶的时候,不必为外物所困,更不必用“配不配”给自己的人生下套。
婚姻有半个世纪那么长,和谁在一起过得更舒心,才是颠扑不破的金标准啊!